科学家与企业家对话在高新区上演:创新是共同梦想

11 月 25 日下午,第二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之 ” 科学家与企业家圆桌对话 ” 在位于广州高新区的中国软件 CBD 产业园区精彩上演,众多院士专家与企业家展开观点交锋,就科研成果如何实现产业化、科学家与企业家如何联合创新等议题奉献思维盛宴。

北京云族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国演讲分享

云族佳董事长王建国作为企业家代表,在现场发表了“云工作:互联网智能新时代的工作方式”的主题分享,掀起智慧与思想碰撞高潮。他首先从人类工作方式的演化开始讲述,随着社会的进步,衍生出不同阶段的工作模式,企业或个人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时代所要求的方式去工作。

根据云沃客六年来对人类工作方式的探索和实践,未来,“8小时工作制”、“周末”、“年假”这些现在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概念将逐渐被取代,人们将进入另外一种全新的云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地点、喜欢的时间在云上工作。云工作是人类科技进步中演化出来的新工作方式,也是顺应移动互联网智能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共赢:科学家与企业家携手创新的立足点

当天下午,” 科学家与企业家圆桌对话 ” 供举行了两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戚发韧,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磁学和磁性材料学专家沈保根,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专家武强三位科学家,以及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傅彤,世纪互联高级副总裁杨海峰,创新工场 CTO、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三位科学家参与对话。

戚发韧院士认为,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的一个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人员、科学家与企业家应该实现结合,大家要从观念和思想进行交融,做到共赢和互利,实现良性的循环。这是一个大的循环体系,要有长远政策规划,要让科研单位和企业都利益链里有收获、有发展。他还表示:” 要给创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宽容失败。”

沈保根院士认为,要成就一个新的大的产业,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配合,这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要有一个很好协调机制。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政策已经有非常大的改善,有进一步的机制保障,相信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会迎来春天。

科学家和企业家在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链和产业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杨海峰认为,两者之间应该是以企业为纽带的合作关系。双方应该有着共同的理想或者共同的梦想,对市场有共同的认知,这样才能达成一个紧密的合作。

市场导向:企业家和科学家创新的出发点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第二轮 ” 科学家与企业家圆桌对话 ” 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设计工程专家郭孔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工程专家蔡美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阳三位科学家,以及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姚维兵,广州黑格制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武随平、烯湾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邓飞等四位企业家,再度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创新创业的经验。

郭孔辉院士认为,科学家和企业家应该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姚维兵对此表示赞同,并分享了明珞公司的一些经验做法。明珞公司与科学家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给予科学家很高的薪水,而公司的许多人员持有公司股权,所以大家是一个发展的共同体。

蔡美峰认为,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两者之间离开了谁都不行。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说明这个技术是有用的。要不然没有实际的检验,证明不了技术的先进性。这个检验就要由企业家去做。

李阳认为,企业家根据市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去寻找技术,也就是以市场导向为导向寻求技术,然后再形成技术、人才、金融、政策等有机融合的完整机制。在企业家和科学家的结合方面,应该创造一种多元的、融合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